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院长安学术讲座“中国古典学术与古典学”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

通讯员:王怡帆)9月25日下午,我院第593期长安学术讲座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顺利举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承略教授主讲“中国古典学术与古典学”。我院党怀兴教授主持,何如月教授与谈,9227新葡的京集团蒋旅佳副教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王承略教授从我院的十三经研究谈起,指出十三经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学术中最核心的内容,由此探讨中国古典学术具有鲜明的一体化特征,历代学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王承略教授以学术史脉络为例,旁征博引,如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至《四库全书总目》的目录学传承,以及考据学从汉儒到清儒的绵延赓续,生动说明这种贯通性。孔子“述而不作”实为对前代文明的总结与升华,郑玄汇通今古文、唐代编纂《五经正义》、宋明理学融合儒释道等,皆体现了在继承中创新的“综合性”学术发展路径。王承略教授通过梳理中国古典学术的主要载体,如《庄子·天下篇》等各类专论、《史记·儒林列传》等史传文章、学案体著作、各类学术通论以及目录谱表等,为我们理解学术史指出了门径。针对当前学界对中国古典学研究内涵与边界模糊的困惑,王承略教授指出,中国古典学不应成为无所不包的“大学科”,其研究核心应聚焦于文化原典,即六经与诸子著作,向上追溯文明源头,向下梳理注疏传承,回归其本土化本位,并与西方古典学进行内容上的切割与对话。

提问交流环节,王承略教授在回答关于研究生如何把握中国古典学术的发展脉络和时代前沿的问题时,以形象的比喻鼓励同学们要正确面向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向上、相近的时间维度,向下、向外的空间维度和向本土化、向AI、向交叉融合的学理维度。

与谈环节,何如月教授认为王承略教授对中国古典学术和古典学的阐释非常具有启发性,尤其是对研究生同学开拓学术视野和明确选题方向意义重大。学术发展是上钩下联、贯通融汇的,研究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探究其源流。党怀兴教授总结到原典是古典学术研究的根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对于学生而言,要回归中华原典古籍,在专业学习与研究中培养扎实的功底,而后在博观约取中力求融通,才能将学问做深、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