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瑞玲)2025年9月20—21日,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在安徽芜湖举行。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与安徽师范大学主办,安徽师范大学9227新葡的京集团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邢向东教授、黑维强教授和黄瑞玲助理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黑维强、邢向东、黄瑞玲)
(邢向东教授作大会报告)
(邢向东教授作大会报告)
邢向东教授作了题为《论词调所反映的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的大会报告。他指出,关中方言单字调差异不大,但连读变调的分化主要体现在词调上。中心地带以“X+轻声”为特征,轻声为短促的[21]调;东西两翼则多见“阴平/上声/去声+X”的轻声形式,而“阳平+X”则呈高降调,构成“高—低 : 低—高”的对立格局,整体呈现“ABA”式地理分布。
邢向东教授进一步指出,这一分布与山西汾西、万荣以及甘肃武山、甘谷、康乐、庆城乃至西宁等地的方言相呼应,均体现出存古模式。同时,这种格局还与古全浊声母仄声送气、支微入鱼、“扔”的白读等语音特征相关。综合这些现象,可以将关中方言划分为两个历史层次:一为唐宋时期的西北方音,一为明代以后的中原官话。

(黑维强教授作小组报告)
黑维强教授的报告题为《再论晋语人称代词单数在亲属称谓词前读促化韵的来源》(与葡京新集团官网/陇东学院罗雪萍博士合作)。黑教授指出,晋语部分方言中“我、你、他”在亲属称谓前出现促化韵,作主语、宾语时多读舒化韵,二者形成对立。他认为,促化韵主要源于与结构助词“的”的合音,绥德方言表现尤为典型,而山西个别方言(如山阴)出现主语、宾语也读促化韵的情况,则可能是由定语用法类推而来。黑教授强调,合音说具有音理依据和分布对立的事实支持,比语法化解释更能说明促化韵的来源。

(黄瑞玲老师作小组报告)
黄瑞玲老师的报告题为《汉语方言相似复数的共时类型与历时演变》(与复旦大学王梦园博士合作)。该报告指出,相似复数(similative plural)是一类异质复数,表达“X及与X相似的其他实体”,如普通话的“苹果什么的”。在汉语方言中,相似复数的历时来源有“物/东西”义词、疑问标记、处所词、复数指示词和性状方式指示词等。从80种汉语方言的调查样本来看,相似复数与普通复数(regular plural)、关联复数(associative plural)的标记是否同形存在三种不同的类型。